就制造业而言,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制造业尽管受到的影响小于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四大类困难行业,但在短期也将会受到一定冲击。疫情之下,我国制造业正面临复工人数不足、物流受限、原材料供应难等考验。
中央引导,多地出台支持性政策助力企业减负闯关。
如今,随着2月10日全国各地开始陆续复工,企业层面的“抗疫”已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但值得欣喜的是,为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中央及各地方已纷纷出台相应政策稳定企业运行。
2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指出,“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努力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传递出在全力战“疫”的同时,保障经济稳定运行的信号。2月6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文,提出对防控疫情产生的部分支出、收入,可以抵税或是免征增值税。主要着力缓解企业的现金流压力,用金融支持的方式协助企业渡过难关,特别是用更大力度降成本,为企业减负。
综合来看,目前各地政策主要集中在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金融支持、优化提升服务、稳定员工队伍和生产经营支持这5大类。
家电制造业聚集的广东、江苏、浙江、三省也出台了诸多惠企政策。作为中国制造业和家电产业重镇,广东省佛山市2月5日印发了《关于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意见》。包括减免中小企业部分税费、延期缴纳税款、捐赠支出税前扣除、实施援企稳岗政策、延缴社会保险费、减免中小微企业租金等。
可以看到,目前中央及各地方出台的政策与企业的期待契合度较高。